兴安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网兴安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网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探索协商民主新路径

来源:本站提供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人民政协自成立以来,在为我国各协商主体提供协商对话的制度平台、反映社情民意、沟通上下联系渠道,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性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政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政协为协商民主各主体提供了协商对话的制度平台。按照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和政治协商机构,其组织成员既可以列席人大会议,对宪法法律的实施和重要人事任免进行协商,也可以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进行协商和监督,还可以同执政党进行协商,互相监督。这种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设计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人大、政府、政协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协商民主机制的保障。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人民政协通过协商民主的形式,不仅可充分吸取党外人士的意见,促进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还可以把党的决策转化为政协中各党派团体和各界别的共识。政协通过制度设计和组织机制,把各阶层人士意见与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和统一起来,有利于寻找全社会共同意愿和最大公约数,充分反映了民主的真谛。
  政协利用协商民主机制有效促进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各级政协凭借其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独特优势,始终将关注重点聚焦在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上,积极引导其所联系的各界人士有序参与公共决策。政协委员深入群众之中,可及时发现和反映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并通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等多种形式,发动各领域专家和各界精英就关系群众利益的公共决策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有利于监督公共权力。缺少监督的权力就意味着腐败,对公权力的监督包括权力监督和权利监督两种形式。人民政协的监督属于有组织的权利监督,是协商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协商过程实际上就是参与公共权力运行的过程,这种权利监督具有制约、控制公权力运作过程的功能。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政协作为有组织地反映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意愿和诉求的重要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包容和表达各种利益诉求,成为上传下达、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并且凭借其不断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可将协商民主渗透和贯穿于政治协商、社会协商和基层协商三个层面,帮助消除和减少社会矛盾的激化,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可见,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人民政协有着独特优势与重要作用。但在当前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阻碍和困扰着政协作用的充分发挥,如政协开展协商民主活动缺乏进一步刚性的法律保障,一些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主动协商意识不强,政协开展协商民主的理论建设尚待进一步充实等。为克服和突破这些困扰因素,可以沿着以下路径去探索。
  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着眼于政协开展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和程序设计。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根本保证。必须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们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要积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努力探索将协商主体的法定权利、协商主题、协商周期、协商形式、运用过程、结果反馈等内容详细规定下来,使政治协商的每个环节均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注重创新政协开展协商民主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协的既有平台,如“听证制度”“协商对话”“民主恳谈”和“网上论坛”等方式推进协商民主深入发展,不断拓展协商民主的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执行情况的反馈机制;另一方面探索适合国情的协商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创新,营造在遵纪守法基础上各抒己见、理性有度的良好民主氛围。
  再次,把协商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人民群众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因此,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人民政协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多同广大老百姓进行协商,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将民意的汇集、百姓意见的表达、社会分歧的化解、各界共识的增进,融入到协商民主建设过程中。同时,要认真总结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认真研究参与协商人员的结构合理性、协商方式的科学性和协商结果的公正性等问题。为提升协商民主的内涵和实效性,要将协商贯彻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使协商的内容和结果更顺乎民意、合乎实际。
  最后,要强化人民政协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性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要在《宪法》和相关法律中进一步明确政协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地位,提高其在国家体制设计中的政治地位,从而真正发挥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制度平台功能,进而提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水平。要在优化政协的组成单位与界别设置的同时,通过学习、培训、调研和参加协商民主的实践活动,提高政协委员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履职能力,特别是增强其参与民主协商的意识、意愿和参政议政的技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已经迈上了新台阶,我们深切期待并坚信人民政协能够进一步切实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人民政协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本色,汇聚各方智慧、集纳睿智良策,寻求到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

上一篇:军事技术创新与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

下一篇:为 了 庄 严 的 承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