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专门设“多彩文明与亚洲新活力”“商学院对话:东西方管理智慧的差异”等分论坛,旨在以文化的开放包容来支撑“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的论坛主题。
21世纪以来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亚洲文化以其多样性为世界瞩目,其发展不仅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更在于面向未来的沟通交流与创新。上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其传承和创新“东亚价值”不无关联。对于有着丰富文化资源和悠久历史传统的亚洲文化而言,需要妥善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需要在历史中走向未来。亚洲的发展实践再次证明,现代化不必是西方化,而是伴随文化的复兴和对民族文化根基的守护,是以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现代性追求引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倡导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旨在尊重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共同促进社会开放包容,让亚洲共识发扬光大;通过文化的力量共同激发创新活力,发挥充足的人力资源优势,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展现亚洲的新愿景。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最重要的外向型战略,其互联互通的根本乃是民心相通,这离不开文化价值的润泽。正是文化,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支撑起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在对外传播中不仅要讲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的自然风光,更要讲好诸如“舌尖上的中国”等中华文明独特的人文追求和文化风物,尤其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更要讲好当代中国人积极进取的刚健有为,传播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展示全球化舞台上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在全球战略格局重构中以中华智慧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用文明和道德赢得世界的敬意,在“美美与共”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近年来,中国政府极力倡导通过对话推动各个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消除误解、解决矛盾。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时提出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倡议,让亚洲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在致辞中提出,开放包容是亚洲文化的根脉。正是亚洲文化的多样、开放、包容成就了亚洲地区的活力和繁荣,亚洲人民向往和平、和睦、和谐。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培育了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困境,越是在地区发展困难时刻,各国越要在友好传统中汲取经验,从共同追求中凝聚智慧。诚如蒋建国所言,“亚洲文明形态多彩多样,应该平等尊重;亚洲文明聚集历史智慧,应该礼敬传承;亚洲文明发展兼收并蓄,应该包容互鉴;亚洲文明对话促进共赢,应该积极作为”。文明对话需要文化自信和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因此,维护亚洲文化的多样性不是“部落主义式的”自我封闭,更不是“帝国主义式的”的霸权碾压,而是在经济上、文化上的互联互通,以文明对话促进民族间、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
推动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保护亚洲文化的多元化与多样性已成为各国共识。如莫言所说:“无论政治对话还是经济交流,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文化的共同繁荣——因为文化最终和人类生活、情感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真正的繁荣昌盛,不是GDP有多高,而是人民灵魂有多丰富,艺术有多灿烂。”文化多样性是亚洲发展的新活力和经济的新动力,需要在对话中相互促进。对话离不开社会的开放包容,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一定是文化极大丰富和繁荣的社会,如盛唐气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从传统走来的中华文化一如既往地保留着她的雍容大度、开放包容,新的历史语境下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需要开放和包容,需要我们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也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为经济发展注入灵魂,使经济有了文化的品位和对人的现实关怀,有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上一篇:“ 伊斯兰国 ”新攻略